摘要:猪肉消费是中国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连续多年均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市场。同时,猪肉价格也是CPI的重点统计价格之一,2023年3月份猪肉价格在CPI中的权重大概为1.15%。猪肉价格波动通常能带动肉类乃至食品价格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整体的居民消费价格。从根本上讲,猪肉价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匹配。在供给端,2023年3月份的生猪存栏数量和能繁母猪数量比2022年同期分别增长2%和2.9%,这意味着2023年下半年的猪肉供给或高于2022年同期;而在需求端,2023年下半年经济复苏的预期要强于2022年同期,相应的猪肉消费需求相比于去年同期也或有所提升;在新的供需结构以及猪肉收储政策调节下,2023年下半年猪肉价格难以大幅高于2022年同期,大概率维持与去年相当或略低的走势。在猪肉价格同比增速不发生大波动的情况下,那么由猪肉价格上涨带动的通胀上行可能极其有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市场。2022年,中国的猪肉产量为5541万吨,位居全球第一;全年的猪肉生产同比增长4.6%,比猪牛羊禽肉总产量增速高0.6个百分点,比禽肉产量增速高2个百分点。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独特的饮食习惯,中国居民对于猪肉的消费量在全球首屈一指。如图1所示,2022年中国的猪肉消费量达到5743.4万吨,占全球总消费量的50.65%,中国的猪肉消费总量及占比均远高于欧盟(16.23%)和美国(8.78%)。
图1 中国、美国、欧盟的猪肉消费量走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2020年国内猪肉供给偏紧、猪肉价格高企时,猪肉消费量有所降低,居民的部分猪肉消费可能被牛羊肉、禽肉、鱼肉等所替代;但当2021年和2022年猪肉供给改善、价格回落之后,中国的猪肉消费量显著回升,并未因为牛肉消费的逐年增加而降低(见图2)。可见,中国居民对于猪肉的消费仍然是情有独钟,不会轻易发生大幅改变。
图2:2022年中国猪肉、牛肉消费量及猪肉价格走势
一、2006年以来历次猪周期回顾
受市场供需的影响,猪肉价格通常表现出周期性。如图3所示,在每一轮猪周期中,当猪肉价格上行时,母猪的补栏开始增加,这个过程大概需要8个月的时间;母猪成熟后开始产仔,大概4个月左右后能够产生新一代猪仔;猪仔在出生后,最快6个月左右可以投放至市场;农户如果看好未来猪肉价格,那么将会继续饲养部分生猪育肥,延缓生猪向市场的投放,将猪肉供给后置,不过,育肥的时间可能随市场供需结构变化而有所调整;当市场猪肉供给逐步开始超过需求后,猪肉价格将迎来下行周期,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猪周期。
图3:猪周期形成的示意图
2006年以来,我国的猪肉价格大致经历了四轮周期(见图4)。具体来看,过去四轮猪周期的分布如下:
图4:2006年以来猪周期的划分
第一轮:始于2006年夏季的猪蓝耳疫情蔓延,周期自2006年7月至2010年6月,历时48个月。
第二轮:始于2010年夏季猪口蹄疫、蓝耳病与仔猪腹泻多发,周期自2010年6月至2014年4月,历时47个月。
第三轮:受猪丹毒爆发和环保禁养政策的推动,周期自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历时49个月。
第四轮:受非洲猪瘟蔓延影响,周期自2018年6月至2022年3月,历时46个月。
总体来看,每一轮猪周期的时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将对猪周期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是与生猪相关的严重疾病、疫情可能会影响猪肉的供给,推动猪肉价格上涨。如非洲猪瘟、蓝耳病、流行性腹泻等病疫可能会造成大量生猪被屠杀,导致生猪供给的急剧下降、猪肉价格抬升。
二是政府对猪肉价格和养殖的调控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熨平猪周期。为了稳定物价,国家发改委和农业农村部会通过猪肉的收储和投放,以及对养殖户实施补贴、扩大信贷等激励措施影响猪肉价格。
三是市场集中度的逐步提高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猪肉价格的过度波动。2021年中国前十的生猪养殖企业合计出栏9605万头,占市场总出栏量的14.3%左右,与发达国家35%左右的市场集中度还有很大差距。随着市场集中度的提升,猪周期的波动幅度会降低,周期时间跨度也会延长。
二、消费温和复苏,猪价年内有望企稳小幅走高
从根本上来讲,猪肉的供需影响猪肉价格走势。在需求端,短期来看,屠宰企业冻品入库数量增多对猪价的低位企稳形成一定支撑。尤其是在2月底,涌益咨询的数据显示,冻品库容率达到28.9%,环比上涨10个百分点左右,创近5年同期高位;此外,在猪粮比持续低于5:1的情况下(6:1通常是盈亏平衡点),国家发改委于2月17日发布公告,拟收储2万吨猪肉,虽然成交不旺,但此举对于提振市场信心起到积极的作用。中长期来看,经济的逐步复苏将对猪肉的需求形成有力支撑。3月份社零额同比增长10.6%,虽然社零额的增速比市场预期高出3.4个百分点,但3月季调的环比增速仅为0.15%,远低于2021年0.93%和2020年0.87%的增速,反映出当前的消费仍然处于温和复苏状态,伴随着经济的弱复苏延续,年内消费的复苏仍将持续,虽然难以出现消费过热状态,但整体消费需要有望逐步转暖,从而对猪肉的消费形成一定支撑。
在供给端,短期来看,尽管2023年初以来的猪粮比持续在6以下区间运行(见图5),生猪养殖持续亏损,但养殖端的扛价意愿较强,能繁母猪数量未出现大幅压降,压栏和二育有抬头的趋势,猪肉的供给压力被后置。从历史的规律来看,能繁母猪数量与猪肉价格成反比,能繁母猪数量高企时,猪肉价格通常处于低位(见图6)。虽然当前能繁母猪数量仍然处于高位,但中长期来看,能繁母猪数量有望随着猪价的触底回升而减少,连锁反应将导致供给端出现相应收缩。
图5:当前的猪粮比较处于低位
图6:猪肉价格与能繁母猪数量(左轴反向)成反比
总体来看,由于2022年开始,养殖户已步入亏损状态,平均每头亏损44.31元,2023年3月的数据显示,养户养殖每头猪平均亏损283.12元。养殖户的持续亏损可能会加速能繁母猪的去化,但自然去化较为缓慢,叠加目前的能繁母猪存栏量、生猪存栏量均高于2018年养殖户亏损去库存之前。因此,猪价短期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仍然处于磨底阶段。当然,猪肉价格的下跌将使得自繁自养生猪养殖利润持续为负,养殖户没有动力进行补库存,那么猪肉价格短期内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也较低。尽管如此,随着经济的不断复苏,猪肉消费有望逐步回暖,叠加能繁母猪的持续去化,猪肉价格中长期有望在企稳后小幅走强,当前期货市场猪肉远月价格远高于近月价格也反映了这种市场预期。
三、猪价年内筑底并温和上涨,对通胀的影响有限
猪肉价格是CPI一揽子价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价格波动会影响CPI同比增速的走势。相应的影响机制主要通过两方面因素发挥作用:一是猪肉本身在CPI统计的一揽子商品中的权重,其权重越大对CPI的影响就越大;二是由于猪肉在居民肉类消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猪肉价格通常对肉类价格乃至整体食品价格的引导性。
首先来看猪肉在CPI统计的一揽子商品中的权重。通过猪肉对CPI同比增速拉动的数值及同期猪肉CPI同比增长数据,可以测算出历史每期猪肉价格在CPI中的权重大小。如图7所示,猪肉在CPI中的权重是动态变化的,长期来看,猪肉在CPI中的权重呈现下降趋势,如2020年猪肉在CPI中的权重均值为3.21%,2021年为2.31%,2022年为1.60%。同时注意到,当猪肉价格同比增长较快时,猪肉在CPI中的权重会被阶段性调低;而当猪肉价格同比降幅较大时,猪肉在CPI中的权重会被阶段性调高。
图7猪肉在CPI中的权重
接下来再看猪肉价格走势对于CPI的引领作用。从相关性上来看,猪肉价格、食品价格和CPI三者的同比增速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猪肉价格同比上涨较快时,食品价格和CPI同比增速也较高,体现出猪肉价格对畜肉、食品价格的带动作用,这种带动作用对CPI的同比增速走势具有较强的引领性(见图8)。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CPI构成成分权重的不断调整,近年来猪肉价格变动对CPI的影响也有逐步降低的趋势。从剔除猪肉影响的CPI和CPI的同比增速走势比较可以发现,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猪肉价格高企区间,两者之间的差距较大,这种差距在2022年7月至2022年11月猪肉价格再次高企区间明显缩小(见图9)。
图8:猪肉价格与食品、CPI三者的同比增速具有明显相关性
图9:猪肉价格对CPI的影响分析
往后看,考虑到2022年的猪肉价格的高基数及2023年猪肉价格的低位运行周期,猪肉价格变化对于2023年通胀的影响或有限。根据2023年3月份数据的测算,猪肉在CPI中的权重为1.15%左右。按着前文预判,猪肉价格在2023年维持低位震荡后将小幅走强。而2022年下半年猪肉价格出现过阶段性走高,下半年的平均价格为31.42元/千克,远高于2023年4月底的价格20.81元/千克(见图10)。此外,2023年3月份的生猪存栏数量和能繁母猪数量比2022年同期分别增长2%和2.9%,这意味着2023年下半年的猪肉供给或高于2022年同期;而在需求端,2023年下半年经济复苏的预期要强于2022年同期;在新的供需结构以及猪肉收储政策调节下,2023年下半年猪肉价格难以大幅高于2022年同期,大概率维持与去年相当或略低的走势。在猪肉价格同比增速不发生大波动的情况下,无论是按2023年前3月猪肉在CPI中的比重进行计算,还是按食品在CPI中的比重进行测算,那么由猪肉价格上涨带动的通胀上行都极其有限。
图10:2019年以来各年的猪肉价格走势
当然,若2023年下半年再次出现猪瘟等严重黑天鹅事件,则仍有可能导致猪肉供应失衡,推动猪价大幅上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拉动2023年通胀的上行。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关键词: